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 第30章 取暖

第30章 取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蛋糕到底是做出来了, 虽然没现代吃的那么蓬松,但也很是软绵细腻,蜂蜜替代了白糖没那么甜却似乎更细腻了, 就连不怎么吃甜食的崔教授都忍不住多吃了两块。

鉴于最近为了自己的口服之欲,把全府上下弄得人仰马翻,时知深刻反思了自己是不是太闲了,所以她愉快的决定还是多设计几个玻璃器皿的花样, 要不这次弄个镶玻璃屏风出来?

最主要的是阿秋给时知报本月的账单后她心疼的睡不着了, 点心好吃但花钱也好多, 这个月开销几乎是上个月两倍,必须得挣回来!

时知的“美食研发”热情最终被账本浇灭了, 但已经研制出来的点心没有不吃的道理,为了实现“点心自由”, 她设计玻璃用具款式更认真了。

所以消费才是创造财富的原动力吧?反正时知觉得她挣钱的心还是很火热的。

今年试验田的棉花对照组分别种了两亩,本土棉花种子亩产百斤, 农科院种子亩产四百斤, 对比结果大体在预料之中。

崔教授把数据记录下后, 就让人把收获的棉花去籽, 籽保存下来研究棉花交给了时知分配。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总棉花御寒,有钱人用皮毛, 普通人家用木棉或者层层叠加的厚布衣。

清河的冬日不算很冷, 除了深冬降温的时候都穿不住皮毛大氅, 四亩地一共收了一千来斤棉花,崔家每个人都分显然不现实。

时知想了想, 她打算把棉花先顾着猫耳山那边, 住在深山里本来就比外面冷, 他们那里物资运输不方便, 一旦下雪出不来不说,环境会更冷了。

趁着秋天把棉花做成棉衣棉被,冬天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时知让针线房的人做了上百条棉被,然后又做了上百身棉袍,做完后都运到了碉堡内的仓库里,这是新建成的仓库还没怎么用,碉堡如今进入完工期,很快就要全部修完了。

同时让人送信给猫耳山附近的暗桩,让他们给白雀等人留口信,派些人回来取过冬的物资。

庄园内族人的搬迁也都搬完了,如今除了施工的人就只有负责安全的护院兵勇了。

时知挑了个好天儿去了趟庄园,看了半天碉堡的工事,感觉自己的钱真的没白花,防御性功能性都让她满意。

她这次是决定要在入冬前去趟猫耳山的,除了去再具体做一番规划外,她突然想起来一样东西可以御寒,所以想务必赶在竣工前过去一趟。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时知的生活其实算是安逸,崔氏早就脱离温饱线很远,所以她很多事也想不到。

比如如今这个世界冬天普通人是怎么御寒的?

崔氏有地暖,总不能所有人都用得起吧?清河还好像长安那种冬天冷死人的地方,百姓们又是怎么度过的?

时知有些惭愧,她也是看到棉花才想起这个问题,毕竟在现代她家庭条件也很优渥,她很难去主动想到贫困生活是怎么度过的。

前几天她问过阿勤阿学她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北方竟然还没有普及火炕,冬天有条件的人家有火墙而穷人是靠在火盆里点木柴度过,如果冬天太冷很多人家就会冻死人。

崔家的北方庄子都是有火墙还有炉子,但大部分穷人家屋子都是茅草屋,又怎么建的起火墙?

时知以前我其实也没住过火炕,她只是在农家乐见过,当时也只是坐了坐,但大体原理她还是知道的,无非就是用锅灶烧火超生的热烟传递热量把土炕加热,炕的另一边墙留出排烟的通道也就是烟筒。

时知把这个想法跟懂建筑的工匠说了,并且画了个建筑图,火墙和火炕的原理接近,这个没有太大技巧,匠人们很快就弄出来了。

火炕虽然技巧不大,但它的作用却是有眼睛的人都能明白,时知让崔家各大农庄住人的屋舍都开始安排修火炕,然后让庄子上的农人学,学会了后回去自己家修,农人的家是没有火墙的,冬天要是太冷也会冻死人。

但崔教授和时知过来后就没发生过冻死人的情况了。

每天冬天崔教授都会让人给农人发木棉棉衣,如果天太冷还会给一些木炭过冬,总之能熬过去。

火炕又叫土炕,原料就是泥土和着草料就可以做,成本约等于无,技术也不难,普通会干活的农人就能学会,所以推广起来一点困难都没有。

这个时代早已经有了铁锅,时知教了两个版本一是带着灶头的,另一种是烧火口在墙边不带灶头的,有铁锅的可以支起灶头,做个饭的柴火和功夫就能把炕烧热了,取暖成本也很低,农人看到后哪有不学得?这是活命的宝贝!

时知告诉庄子的管事不管是不是崔家的农人佃户都免费教,他们学会了愿意教给别人或者当成手艺给别人家砌炕挣点辛苦钱也不用管。

吩咐下去后时知就打算把火炕技术带去猫耳山了,明年要把那些孩子带入山中,山中冬日寒冷难耐,大人还可以挺一挺,可在这个医疗条件堪忧的年代小孩子很容易夭折。

她既然接手了这些孩子,那起码把温饱要解决好了,趁现在修房子还没结束,刚好去一趟。

为了减少外人注意力,时知并没有打算和运送物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