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直播鉴宝:大哥可真刑啊 > 第257章 鼓钉洗

第257章 鼓钉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徐青杰只是二代,并不是傻。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有一次去拜访那个长辈,远远地看见过这个胖子从长辈家里出来,自然就不会上当了……

“哼!”徐青杰还傲娇上了,“真以为老子不认识他?”

何仁有点好奇,“这人是干什么的?”

“对缝的。”

“蛤?”

徐青杰解释了一下,何仁才搞明白,这个胖子叫郝文,原来也是个掮客。

只不过人家就不是在古玩界发展了,而是专门倒腾各种项目批文……

这种人离何仁太远了,他一点都不关心。徐青杰倒是很高兴,郝文显然也盯上了那个黄玉瑞兽摆件,能先消耗一点对方的现金也是好的。

这面铜镜拍完之后,大家都知道拍卖会要进入高潮了,后面的东西绝对价值不菲。

果然,两个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锦盒走了上来,打开一看,何仁一惊,看起来有点像是钧窑。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盛于宋,曾是贡瓷,主打一个釉料独特和窑变神奇,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

大概意思就是釉色华丽,种类、颜色也非常多,成品有玫瑰紫、海棠红、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颜色,通常还伴有窑变,有点像现在那种渐变色衣服,非常好看。

器型大多是碗和盘子,最好的却是花盆。

目前最高成交金额的三件钧窑瓷器都是花盆,最贵的一个达到了4880万……

所以老话真没说错,“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一贯才1000个大钱,肯定不如4000多万……

这次的拍品不是花盆,远远看过去应该是一只钧窑小碗,算是钧窑比较常见的器型,存世相对比较多。

但是价格也低不了,如果是真的,起码是百万起。

等了半天,终于轮到何仁上前观察,他发现自己错了,并不是小碗,而是一件鼓钉三足洗,直径接近20公分,还是月白釉的。

其实就是笔洗,工匠在上面环列了一圈一共二十八枚鼓钉,通体月白色,边棱处是酱色釉,这就叫窑变。

鉴宝眼没有用武之地,但是这只鼓钉洗给何仁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品,传说中的一眼大开门。

因为釉色实在是太灵动了。

尤其是月白釉的釉色,非常均匀,这需要工匠掌握十分高超的控温技巧,才能烧制出来。

不过只靠感觉可不能鉴宝,那是意识流,太玄幻了。

何仁第一时间就在找蚯蚓走泥纹,这是官钧独有的特征。

钧瓷的胚子略厚、致密,一般是先素烧后施釉,用料很重,由于挂釉后瓷器外壁和表层的釉温度不同,整个釉层还处于熔液状态,才会出现窑变效果。

而窑变带来的就是釉层上有一层浅色的浮釉,釉层下才是深色的,但是色调却非常柔和,而且圆润自然,就好像一条蚯蚓在瓷器上爬过一样,所以叫蚯蚓走泥纹。

眼前这只鼓钉洗内部就隐约能看见两条蚯蚓走泥纹,这种自然的纹理,靠仿制是没有办法完全蒙混过关的。

很简单的道理,还是包浆。

蚯蚓走泥纹可不是独立于瓷器存在的,它也是瓷器的一部分,所以包浆如果不自然,不和谐,就可以断定是高仿。

鼓钉洗的蚯蚓走泥纹古朴、自然,看上去非常舒服,绝对没问题。

但是只凭这一点也不能确定就是真品。

何仁戴上手套,把鼓钉洗翻了过来,一眼就看到是施釉到圈足,而圈足内有黄褐色薄釉,还有几块不均匀的色青釉。

这可不是烧坏了或者高仿,而是官钧特有的“蟹甲壳”,这是一种介于蓝绿之间的釉块层,青中带绿,薄而清亮。

“蟹甲壳”才是鉴定真假钧瓷的重要依据。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找同款。

何仁仔细搜刮了一下记忆,类似的月白釉鼓钉洗,存世量极少,目前有记录的只有两个,一个被日本收藏家拍走,另一个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清宫旧藏。

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清朝烧制出来的,话说清朝也不一定能烧制出来,何仁根据鉴宝眼提供的信息,再加上对包浆和技法的判断,推断这是一件元朝官钧的贡瓷,价值很高!

回到座位上,大家都看向何仁。

何仁只好解释道,“我不能确定,不过看起来应该是钧窑的。”

徐青杰和谢宝坤一怔,“官窑?”

何仁点了点头,“元朝的。”

两人都激动起来,钧窑官窑的东西本来存世就少,还是元朝的,他们都很有兴趣。

不过很快徐青杰就失望了,他还要留钱拍那件黄玉瑞兽摆件呢,而且人家谢宝坤答应不和他争,他现在也不好和谢宝坤争了。

谢宝坤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看都没看徐青杰,而是问何仁,“何老弟有没有兴趣?”

何仁其实也有兴趣,他现在用的笔洗只是清朝的,十多万的东西,没什么排面。

要是能用钧窑的鼓钉洗,那逼格直接拉满了。

可是何仁现在现金流不太充足,别看他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